首页>行业资讯>关于“新文化”的新思考国际学术会议 在特拉维夫大学召开

关于“新文化”的新思考国际学术会议 在特拉维夫大学召开

2019-11-25 10:28:45 1991

4月1日至2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与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联合举办“关于‘新文化’的新思考:百年之际重思‘五四’”国际学术研讨会。

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主任石熬睿(Ori Sela)、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郭志松(Asaf Goldschmidt)、中方院长吴洋出席了会议。来自以色列、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五四运动对中国以及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产生的影响做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郭志松在致辞中表示,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一直是国际汉学界关注的热点。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促进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

本次会议分为六个板块,议题涉及五四运动的各个方面。第一板块的主题是“语言和身份”。加拿大约克大学学者琼·贾奇(Joan Judge)在发言中聚焦“另一种国语”,探讨了新文化前后中国知识分子为确定国语所开展的活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者珍妮特·陈(Janet Chen)做了题为“国语与方言:在五四时代学说‘普通话’”的发言。特拉维夫大学学者以阿尔·奥尔(Iair G. Or)介绍了同时期在以色列土地上发生的“国语”改革,即希伯来语的现代化和推广。


第二板块是“日本与欧洲视角”。来自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罗特姆·柯奈尔(Rotem Kowner)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变革之年:日本人眼中的1919年中国”。德国汉堡大学的克里斯蒂娜·提尔(Christina Till)的发言以“国家,音乐和青年行动主义:王光祈在欧洲的居留”为主题。两人的研究为五四运动研究扩展了国际视野。

第三板块聚焦“思想意识、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学者郭雅佩介绍了五四运动和全球保守主义,海法大学学者舍海尔·拉哈夫(Shakhar Rahav)阐述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意识与乌托邦,特尔海学院的加德·伊赛(Gad Isay)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中的温和派与激进派。

第四版块的主题是“在新生与遗产之间”。与会学者探讨了五四时期新文化和旧传统之间的张力及其代表学者的思想主张。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塞莱娜·奥莉(Selena Orly)关注了“胡适的五四女性主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学者加尔·基维利(Gal Gvili)则把视野扩展到了印度,做了主题为“跨区域的隐喻:五四时期中印文学的连通性”的报告。吴洋以“清朝遗老与五四运动”为题,通过分析文献的方法,探讨了沈曾植、王国维等学者在五四运动期间的思想状态和生存状态,以及1919年中国学统的转变。


下一篇:HSK留学教育展首次在拉丁美洲举行

返回顶部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