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双语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双语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2019-11-30 10:46:59 2012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30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就国内情况而言,“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18个省区、30多个跨境民族。我国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共生共荣、关系密切,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背景,无疑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和丰厚资源。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强调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离不开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相互沟通,而双语教育正是语言沟通的“门径”。

  一、双语教育为“一带一路”架桥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全球“汉语热”

  列宁说过,经济流通的需要往往是使居住在一个国家内的民族学习大多数人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认识到,要想实现本国的发展,就要搭上中国的“快车”,促进与中国的经贸及文化交流,必须掌握汉语。从个人来说,掌握了汉语,可以打开许多领域的求职之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长远发展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全球“汉语热”方兴未艾。2015年9月在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启动“百万强”计划,即到2020年将有10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奥巴马强调:“如果美中两国准备在全球各地采取更多行动,那么一个最好的开端就是学习对方的语言、真正了解对方。”与此同时,在华访问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将拨款1000万英镑支持英国学校开展汉语教学。热衷于推动汉语教学的不惟美英两国。据统计,最近十年来,我国已在140个国家设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学员达210万。目前,已有近70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达1亿多人。

  (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双语架桥

  新世纪以来,以国家之力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是争取汉语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6至19世纪国际通用语是法语,进入20世纪后,国际通用语成为英语。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已经明显意识到,汉语正从“异国语言”向“世界语言”发展,汉语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为汉语的故乡中国的汉语教育工作者真切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愿意与各国同行一起,为使汉语成为世界性的语言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汉语传播战略和推广措施,为搭建与各国人民沟通的友谊之桥而努力。

  从语言教学角度来说,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也属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即广义的双语教育。当然其课程内容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区别,而两者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听、说、读、写)教学基本相同,特别是教学方法可以互相借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教学与对我国跨境民族的汉语教学基本相同,因为两者的民族历史渊源、生活习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相似或相同。新世纪以来,顺应改革开放,特别是为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民族地区的高校已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国际汉语推广工作。例如,新疆各高校招收了中亚及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留学生,内蒙古的高校召收了蒙古国留学生,延边大学召收了日本、韩国的留学生,云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招收了东南亚各国的留学生。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双语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多年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专家、老师,他们不仅有多年汉语教学的经验,而且熟悉周边国家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近年来,面向周边国家的汉语推广开展迅速,培养了大批既懂本国语言又懂汉语的双语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在语言上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也为中国双语教育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传播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一)汉语的国际推广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要素,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汉语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而逐步走向世界。通过汉语之桥,中国人民将给各国人民送去真诚的友谊和美好的祝福,贡献出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可供各国人民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可资借鉴的中华文化精髓。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需要。中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故事的丰富多彩,听到中国声音的传情动听,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将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的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二)双语教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课堂

  “讲好中国故事”,讲什么,怎么讲?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外国朋友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比如:中国56个民族的礼仪、节日、生活习俗,中国的国粹如京剧、武术、茶道、书法等等。根据教学对象的要求,在教学中,这些内容被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简明易懂地反应中国民族、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使外国朋友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全面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近十年来,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迅速,迄今已在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建成21个。2005年笔者有幸访问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听了一堂汉语课。那里的几位老师都是中国人,既懂法语也懂汉语,主要通过法语教授汉语,即法汉双语教育。那里是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平台,是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的精神家园。2015年8月4日埃及尼罗电视台《孔子课堂》揭牌。尼罗电视台是埃及国有电视台,包括新闻、文化、教育等11个频道,卫星信号覆盖全球,在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影响很大。该台从2012年11月起创办了汉语教学节目,用阿拉伯语讲解,即汉阿双语教学,节目播出后反应热烈。《孔子课堂》正是在原有汉语教学节目的基础上创办的。《孔子课堂》面向22个阿拉伯国家的亿万观众,受众群体庞大,前所未有。

 三、语言通则民心相通

  培养成千上万既懂对方国家的语言,又懂汉语的各类双语人才,做到民心相通,是成功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以新疆对中亚开展汉语推广为例。

  (一)在中亚推广汉语的意义

  中亚自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与我国西北部山水相连,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系密切。但还要看到,中亚国家与我国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心态等存有差异,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障碍之一。在中亚建立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推广,能增进中国与中亚人民的友谊,促进中国与中亚人民相互了解和认识,加深中亚人民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有利于扩大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对维护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共处都有重要意义。加大以孔子学院为品牌的人文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在民心相通的基础上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新疆正努力打造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援外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办学试点项目等。

  (二)在中亚推广汉语的优势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鉴于如此的区位优势,国家于2005年在新疆设立了“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2005年5月,中亚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成立。十多年来,中亚孔子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亚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加强中国人民与中亚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受到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现在,新疆已成为中亚进行汉语推广的中心。

  (三)在中亚推广汉语的经验

  十几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新疆在中亚汉语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经验之一,以开放促发展,培养了大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需双语人才。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伊犁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都设有国际教育学院、语言学院,招收中亚各国留学生,其中有短期汉语培训,也有汉语和其他专业的学历教育。据统计,2015年,新疆全年接收长短期各类来华留学生逾6000人次,新疆各高校在中亚国家开办的孔子学院学员人数已达1.5万人次,并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新疆为培养大批知华、友华、亲华的人士,增强中亚人民对中国的认同感做了大量的工作。

  经验之二,提高质量,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新疆为了全面提高留学生和孔子学院汉语教学质量,首先,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其次,优化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采用小班集中授课与单独辅导相结合、文化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相结合、汉语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第三,加强留学生教育内涵建设,注重教学创新、课程设置,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另外,还不断开设商务汉语、交际汉语等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课程,使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经验之三,充分利用疆内跨境民族的教育资源,推进汉语国际推广。新疆跨境民族较多,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哈萨克族跨境而居,有着亲缘优势。伊犁师范学院整合各项资源,与哈国多所高校开展了广泛的教育合作,2010年与哈国国际关系及外国语大学共建了“汉语培训中心”,2012年与哈国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了“汉语教育与科技发展中心”、共办了“中华文化展厅”、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项目”。与此同时,中哈学者交流、互访频繁,共同合作编写了汉哈双语教材和工具书,受到哈国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四、迎难而上,任重道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外汉语推广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贸易等合作项目的实施,双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给汉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和问题。

  (一)师资不足

  由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快速发展,教师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燃眉之急,教育部门招募了一些志愿教师。这些教师经过短期培训仓促上岗,外语水平、专业基础、汉语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等都较欠缺。另外,还有部分曾来我国留学的人士任教的教师,他们也存在发音不准、缺乏专业素养等问题。总之,从教师来看,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严重不足。

  (二)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

  以中亚孔子学院为例,现使用的大部分教材为国内对外汉语教材,多为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的通用型汉语教材,其生活习俗用语等不适合中亚地区的学习者。目前较少有自编的、符合中亚各国实际情况的,特别是用本民族语文编写的具有双语特点的汉语教材。另外,考试用书、文化读物以及相关教材和中华文化读物更少,没有统一的基础性教材和教学大纲等等,这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发展。

  (三)本土化教学体系资源薄弱

  在中亚五国的汉语教学中,当地本土化教材、教师较少,对教学方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够,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加大培养当地教师,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既可以节约国家投入,又可以发挥当地教师的特长,有利于孔子学院在当地落地生根,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的国际推广任重道远,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夏建辉说:“孔子学院下一步将注意提质增效,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培养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综合体系,推动汉语教育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满足汉语学习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中国与各国优秀文化的双向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抓紧培养高端翻译人才,为中外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这也正是我国双语教育工作者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下一篇:斯里兰卡“汉语+职业”特色培训正式开班

返回顶部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